准确认识我国人口形势 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4-07-02 [关闭窗口]

  2023年5月5日,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必须全面认识、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必须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出现了一些显著变化,人口结构矛盾逐渐演变为人口发展的主要矛盾,并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因素。比如,我国生育水平持续下行,总人口在2017年超过14亿人之后,增幅不断收窄,2022年开始转为减量发展,与此同时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并进入中度老龄化新阶段。如何准确认识当前我国日益复杂的人口形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人口有利条件和机会有哪些?如何顺应人口新形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迈向更高形态和阶段?

  一、人口减量发展、少子老龄化是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我国面临多维复合人口形势,出现人口减量发展、低生育率、人口老龄化、育龄妇女和出生人口减少、初婚初育年龄延后以及婚育观变化等新老问题。这是我国人口转变的必然结果,是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结果,也是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符合世界现代化发展一般规律。

  1. 人口下降是人口漫长发展的历史性趋势。纵观全世界,目前不少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人口减量发展阶段。德国早在1973年进入人口减量发展阶段,匈牙利在1981年开始长达40余年的人口下降,人口规模过亿的日本在2010年左右也出现人口下降,而且态势不断加强。意大利、韩国等国家均在经历不同程度的人口下降。根据联合国人口司《世界人口展望2022》,未来人口减量发展趋势将更加普遍,预计2022~2050年60个左右国家/地区人口降幅将超过1%。

  2. 少子老龄化是社会文明进步、人们理性选择的结果。随着低生育率持续、医疗技术进步、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全世界都在经历不同的老龄化进程。自1865年法国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越来越多的欧洲、东亚等地区的国家步入老龄化行列。时至今日,全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总体上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据世界银行数据库,2002年全世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7.04%,2022年达到9.81%。目前,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均已步入老龄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也相继步入。2023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为2.17亿人,占比15.4%。从总体看,少子老龄化是人口发展规律使然,是人们生活方式变化和对高质量生活追求的必然结果。

  二、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我国人口发展的有利条件

  我国总体上已由人口增量发展转向减量发展阶段,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等明显的趋势性特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新的人口环境和条件。较多研究认为,人口减量发展、低生育率、人口老龄化是坏事,会导致社会有效需求和企业投资信心不足,经济发展失去活力,也有研究认为其影响是渐进温和的。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新的人口形势并不必然都是消极的,它是客观存在的人口变动规律使然,在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冲击的同时,也蕴藏着较多的发展潜力和优势。这需要积极认识和把握当前人口发展的有利条件。

  1. 人口规模巨大。2023年,我国总人口14.1亿人,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测算,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规模在13亿人左右,将长期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人口总量仅低于印度,远高于第三位的美国(3.75亿人)。超大人口规模将会释放源源不断的消费潜力,推动生产供给能力持续升级,确保产业体系和生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2. 劳动力资源丰富。尽管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已下降10余年,但从规模看,2035年前20~64岁劳动年龄人口仍在8亿人以上,2050年仍在 7 亿人左右。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优势,未来20多年劳动年龄人口资源总量依然较大,比整个欧美发达国家还要多的国情不会改变。

  3. 人口抚养负担具有较轻优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总抚养比一直低于50(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100),长期处在人口机会窗口。据预测,到2033年左右我国人口总抚养比依然在50以下。由此表明,我国仍处于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期,具有经济社会持续向好的重要人口年龄结构基础。

  4. 人口整体素质有效提升。长期以来,我国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教育、卫生健康事业巨大发展,人口的教育、健康等素质持续改善。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超过78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1岁,受过高等教育人口规模超过2.5亿人。人才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研发人员总量均居全球首位,未来我国人力资本存量还将持续增加。

  人口减量发展和少子老龄化的经济社会影响要综合、客观地认识。虽然持续低生育率给我国人口发展带来冲击,但人口规模巨大、人口禀赋优势明显,仍然能够为加快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提供基础条件。我国挖掘人口支撑经济发展的潜能仍有较大空间,温和的人口下降有利于倒逼经济产业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为高品质公共服务供给创造更充分条件,对资源环境的紧张压力有所减轻。步入新发展阶段,应充分抓住巨大人口规模、温和的人口减量发展所蕴藏的重要机遇,加快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本红利转变,助推形成新质生产力。

  三、顺应人口新形势,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人口高质量发展是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逻辑,也是以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的人口发展新理念和新战略。人口变动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征,未来高质量发展既需要适应人口变动趋势,同时也需要引导人口趋向均衡发展,努力抓住人口转变带来的机遇,化解风险挑战,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1.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塑造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人口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努力发挥人口整体素质、现代人力资源的关键作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迈向更高形态和阶段。要放弃简单地以人口多少判断经济社会发展前景的惯性思维,辩证看待人口减量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重新审视和思考基于人口增长的理论和政策选择,积极认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口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风险,研判新科技革命、双碳目标下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优化人口发展战略目标和重大政策举措。

  2. 全面加强全生命周期人力资本投资,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坚持优先投资于人,促进人力资本投资从生命早期开始,重点增加生育养育和家庭发展的财政投入,尤其是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立足经济、科技发展的现实和趋势,研判未来劳动力素质需求的变化趋势,建设与高质量相适宜的现代教育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有效提升全面健康素养,建设健康友好工作场所,减少劳动力健康人力资源折损,促进延长健康工作时长和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把终身教育从为人的生产就业服务扩展到为人的生活乃至情趣爱好、精神充实服务等更广阔的领域,使终身教育成为全社会的普遍追求。

  3. 加快推动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本红利转变,有效形成以人力资本为基础支撑的新质生产力。发挥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发展浪潮下巨大人口规模的重要优势,实现经济和产业体系稳定和自立自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发挥巨大规模劳动力的积极作用,破除劳动力自由迁移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稳定重点人群劳动参与率,减少劳动力快速下降带来的不利影响。深化户籍制度、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改革,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建立健全“人随产业走、服务随人走、钱随人走”的体制机制,积极引导人口人才合理自由流动。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研究制定适应我国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的国际人才迁移政策。

  4. 积极主动应对少子老龄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强化青少年婚姻和生育观引导。加强以家庭为单位的政策制度设计,推动生育支持措施落地见效,有效减轻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实施好产假制度、弹性工作制等,促进就业领域的性别平等、家庭和工作平衡。推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健康养老服务向社区和居家老人延伸。积极培养青年奋斗精神,为青年创造宽松生存和发展环境,形成青年奋斗与国家蓬勃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

来源:大国人口

[关闭窗口]